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261章

十二郎护送伤兵回到九凌城的时候, 正好赶上城中的晚饭时间。

从前线下来的伤兵许多都没来过九凌城,但这个地方的名字还是如雷贯耳,全边城就没有人不知道的。

这城没有墙,边界便是乌知河奔流不息的河水, 河边建了许多高大的水泥房。

听来过的兵丁念叨, 这些水泥房都是九凌城里的工坊。织布坊、精工坊、油坊、酒精坊、羊毛坊、皂坊、船坞……远处能看到袅袅上升的烟气, 那里便是产出陌刀的所在。

虽然没有墙, 但也不会真有人认为这座城是不设防的。

外人不知道, 但边城的老人或是军屯心里都清楚,雍西关能发展到今天的光景,这座九凌城便是一切改变的动力源泉,用心脏做比都不为过。

许多新鲜的事物都是从这里传出去的, 不单单是实物,还有理念。以前谁能想过去把自家丫头、媳妇送去考工坊、上学堂, 如今九凌城一招工,谁家都是全员上阵,哪怕是做惯了家务的老妇, 只要人家肯收, 也一样离家出门务工。

原因无他,是真的看得到实惠!

往小了说能手里有了银钱腰板就硬气, 能改善和贴补家中生计;往大了说可以造出更多的武器, 乱世中能找一块过安生日子的地方不容易, 谁想抢了他们的活路,他们就敢与谁拼命。

事实证明, 这个选择是没错的。

逃难到边城的流民越来越多, 边城的地盘也越来越大。开始的时候大家还担心城中容纳不了这样多的人口, 可有了化肥和农具, 有了水泥造房,来多少人都能给安排得妥妥当当,边城各县的产出也在稳步提升,边城财政越发宽裕。

这个时代,人就是财富,但财富也要好好经营才能增值。流民一路过来,也和本地土著分享了不少逃难的经历。他们从中原富庶之地流浪到边城,所见所闻却与想象中的大不一样。原本的鱼米之乡,天赐粮仓,因为战乱和天灾,如今已然减收绝收;然而本地世家豪强却依旧不知收敛,不但不然佃户休养生息,反而变本加厉的压榨骨血。活不下去的佃户卖儿卖女依旧不能讨得一条生路,只能弃田逃荒,加入流民大军。

田地无人看管,又遇上天灾人祸,很快便杂草丛生,成了荒地。有心狠的世家一边派府兵对佃户严加看管,同时还打上了流民的主意,能做活的直接逼迫卖身种地,做不了农活便转为辅兵,送去战场顶替丁役。

一番骚操作下来,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